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关乎民生大计。国家高度重度水利事业发展,特别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及我省10号文件《关于加快我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水利投入将大幅增加,我省水利事业发展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引领和支撑水利发展的水利科技将面临大好发展良机。江西水利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江西水科院)在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将科技作为立院强院之本,不断加强水利科技创新,促进水利科技全面发展。
一、水利科技创新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紧紧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水利中心任务,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建立水利科技创新体系。一是着力开展好以应用研究为主,结合应用基础研究,兼顾基础理论研究的水利科研工作。围绕我省水利建设主战场和水利现代化建设目标任务,针对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水问题,开展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研究,重点对鄱阳湖流域防灾与减灾、水资源配置与管理、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与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四大领域进行研究;二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根据我省水利建设的实践和水利科技发展的进程,将国内外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投入少、产出高、对我省水利建设有重要促进作用和能产生重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科技成果有组织有计划地转化与推广;三是加强水利科技基础平台的建设。为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完善创新体系、推动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必不可少的基础和保障;四是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一支专业学科布局优化、学历层次结构合理、人员精干高效的科技人才队伍;五是强化水利科技管理工作。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的高效率科技管理体系。通过水利科技创新,促进水科院全面发展,为我省水利事业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以科技创新与科技进步支撑和引领我省水利可持续发展。
二、水利科技创新主要做法
江西水科院水利科技创新以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为基础,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为根本,强化科技管理为抓手,科学研究为举措,服务水利中心任务为目标,水利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正在朝建成一流的省级水科院方向迈进。
1.着力打造科技平台,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近几年来,江西水科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水利科技平台建设,目前已初具规模,成绩显著,将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有力保障。一是大力建设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基地位于共青城市的鄱阳湖畔,占地500亩,总投资约2.06亿元,是研究鄱阳湖生态治理、保护与开发的国际性开放型科技平台,同时又是一个集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学术交流、科普教育、生态旅游的研究基地。其中一期工程建设项目有鄱阳湖湖区模型、模型水沙系统、测控系统及科研综合楼、控制中心、专家公寓等,目前,一期工程完成并投入使用,开始进行鄱阳湖相关课题的试验研究;二期工程包括模型大厅、枢纽模型及河道模型水沙测控系统等工程,于2012年8月19日开工建设。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建设将对鄱阳湖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与利用、水生态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等全面研究鄱阳湖提供科研条件,对实现鄱阳湖的科学开发与利用具有重大意义;二是正在积极建设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西省水工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江西省鄱阳湖水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三是积极推进博士后科研与实验楼及博士后公寓建设。
2.扎实推进水利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大才引进与培养力度。全院专业技术人员共115名,占院总人数的75%左右,科研部门中,中青年科研人员占科技人员总数的90 %以上,50%以上人员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14��、在读博士1人,硕士40多人。近几年共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5人,引进40名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江西水科院有硕士导师10人,博士生导师1人,与南昌工程学院联合申报了水利工程专业硕士点,2012年已招生;与河海大学、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南昌工程学院联合培养硕士生近百名;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正在建设“水土保持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争取创新团队达到省级创新团队一流水平;三是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努力打造科研人才高地。江西水科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省级水利科研单位仅有的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之一,工作站自2009年开始招博士后,现已招收博士后10人,第一批博士后已顺利出站,2011年被省人利资源与社会保障厅授予“优胜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称号。
3.加强科学研究,服务水利事业
围绕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以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及“保持鄱阳湖一湖清水”为至高点,针对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水问题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近几年承担了水利部重大公益性研究课题5项,水利部重点推广课题1项及大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与水利厅重大科研项目,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三峡工程运用后对鄱阳湖及江西‘五河’的影响研究”、 “鄱阳湖流域水量分配关键技术与方法”、“万安水库实时调度方案研究” 、“峡江枢纽坝区水沙运动规律及关键技术”等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在水量分配方面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全省的水量分配工作;出版专著3部,制定规范标准3部;2010年首届赣鄱水利科技奖喜获丰收,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2011 年获大禹水利科学奖三等奖1项,获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二等奖3项,省农科教突出贡献三等奖1项。本院水利科研工作较好地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的同时,本院也得到跨越式发展,综合实力也进一步壮大,2011年技术研究与服务财务收入达5000万元,年增幅超过20%。
4.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
江西水科院与中国水科院、中科院水生所、河海大学、长科院、四川大学等国内一流高等院校及科研单位签定了合作框架协议,在人才培养、项目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合作。2010年12月4日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签署了“中国鄱阳湖非点源营养元素截留与循环利用研究”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正在实施。
5.加大科技投入
近几年来,江西水科院每年投入300多万用于科研设备、办公条件的改善;专门设立院长基金用于资助学科发展前沿及开拓新兴科技领域的创新性研究项目的前期研究(每个项目资助5万元左右),设立总工基金用于对课题申报、科研立项、学术论文发表、科研成果获奖等的科技人才进行奖励,鼓励科技人才进行科技创新。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本院必须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引下,把握江西水利的发展趋势,基于江西水科院实际及特色,以服务全省水利中心工作任务,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来开展水利科技创新工作。
1.强化科研管理。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院各项科技管理制度与办法,规范科技工作行为,重点加强对科研项目、科技人才、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管理,不断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以科技管理促科技发展。
2.围绕鄱阳湖流域综合治理,开展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及关键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对鄱阳湖的研究,河道治理、农村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研究,实施好重大工程建设带科研项目。通过交叉学科、跨行业、跨领域的联合攻关,破解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水问题,取得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大力引进和推广一批效益好、实用型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
3.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在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一期完建的基础上,实施好二期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水利部鄱阳湖水资源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西省水工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鄱阳湖水资源与环境研究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与实验楼及博士后公寓建设。
4.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本院学科建设及发展需要,引进一批紧缺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利用好试验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一批高素质学科带头人;做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打造科研人才高地;打造几个省内具有影响的科研创新团队。
5.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在实施好现有国内外合作交流项目基础上,寻求与更多的国内一流水利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技术交流、科研攻关等方面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6.继续抓好科技服务工作,增强综合实力。抓住水利大发展的机遇,发挥本院优势,开拓更多的技术服务领域,增强综合实力,以科研促生产,靠生产保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