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汇鄱阳。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休河在江西境内蜿蜒流转,北入鄱阳。千百年来,水天一色、浩浩汤汤的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在松门山骤然变窄,于湖口处奔流入长江,水声轰鸣、生生不息。
10月18日,行船于江西九江市湖口县,鄱阳水与长江水汇合处形成了巨大的漩涡,界限清晰可见,这里就是江豚经常出没的地方,也是蓝思众享气候变化观察团长江江豚站最后的观测点。
蓝思观察团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上海大众汽车全程战略支持组建由专家、媒体、社会志愿者构成的团队,对遍布中国大陆的主要生态敏感点进行舆论聚焦。2012年,观察团已经就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关联性,对漓江、长白山、青海湖、北大仓四地开展了实地观察研究。
观察团到访湖口县之前,九江江段江豚死亡的消息已经充斥在耳。
2012年4月6日,九江市庐山区姑塘海关遗址前的湖滩上,一头重约50公斤的成年江豚被发现时身体已经高度腐烂,由于没有伤痕,死因难辨。3月8日,在临江的九江钢厂码头,一头重约20公斤的江豚死亡,经渔政人员检查,这头江豚是被船舶螺旋桨击中而死。
事实上,包括九江钢厂在内的金沙湾工业园紧临湖口县八里江江段,是名副其实的江湖交汇处。工业园主要发展钢铁、化工、造船业。2006年该工业园被江西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7年列为江西“十百千亿工程”重点园区,开发之意明显。
湖口县沿江多低矮小山,江西十景之一的石钟山就位于湖口码头之上。在金沙湾工业区,沿江小山下机器轰鸣,大型沙山沿岸堆积。
“这些小山大多由黄沙组成,挖出的细沙不能做建筑材料,但可以做玻璃和粉墙,在工业区就有大型的玻璃厂。”湖口县的渔民告诉观察团。
沿岸开山挖沙并不是破坏性最大的。在沿江渔民的眼中,熙熙攘攘的运沙船每天都会在鄱阳湖和长江之间穿梭。
“鄱阳湖湖底有大量的优质砂石,因此也是运沙船最繁忙的地区。” 江西省鄱阳湖湖口渔政局局长周军琪指着繁忙的长江航道无奈地说,“川流不息的航运、挖沙对湖底的破坏都会对江豚带来致命的伤害。”
与金沙湾工业区一江之隔的,是八里江加油站。来往货轮在这里稍许休息,加满油料后继续奔波前行。
“建加油站的时候,企业负责人找到我让我批,我说这里江豚很多我不能批。”周军琪说,“但是最后,省里面还是批了。”
大型工业园区、大量的挖沙队和运沙船、繁忙的航运枢纽和加油中转、偷渔滥捕禁而不止,曾经发现全长江江豚最大种群的鄱阳湖湖口如今已鲜见江豚,渔民们可观察到的江豚数量直降到10头左右。
“鄱阳湖水越来越少了。”75岁的胡东久在湖口打了一辈子鱼,“水少鱼就会少,别说江豚,就是渔民能捕到的鱼也比十年前少了十几倍。”
为了解决水量问题,江西省计划在鄱阳湖建立控水工程,建闸蓄水,保证鄱阳湖水位最低达到16米。
“这项计划已经通过了水利部的批准,正在报国务院审核。”周军琪告诉观察团。
在鄱阳湖,江豚保护也一直在升级,鄱阳湖保护区就是江西省一级的江豚自然保护区。2008年2月,江西省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同意鄱阳湖长江江豚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并对保护区范围进行了调整,八里江江段也被划入保护区。目前,升级事项还在审批之中。
事实上,相比长江主干道和洞庭湖,江豚在鄱阳湖的生存状态相对较好。
据了解,2006年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的第一次针对长江豚类动物的全长江大型考察结果显示:长江共有1800头江豚,其中长江主航道1200头、鄱阳湖450头、洞庭湖150头。而近些年来,由于航运、酷鱼滥捕、工业污染和食欲短缺,长江主航道和洞庭湖中的江豚数量下降很快。
“今年11月10日,我们将组织为期40天的第二次全长江考察,重点了解江豚种群的数量和分布。”中科院水生所副研究员王克雄告诉观察团。
“我认为,这次的调查洞庭湖的江豚数量不会超过40头,而鄱阳湖不会超过300头。”周军琪说,“鄱阳湖已经成为江豚最后的避难所。”